EVO视讯春染鄂南,咸宁汀泗桥镇彭碑村的川玉生态茶园里,采茶工指尖翻飞间,嫩芽纷落竹篓,桂影婆娑处群鸟啁啾。3月20日,随着黄金茶、川玉金叼两大核心品种的春日首采启动,千亩基地中的120亩早茶迎来今春第一波采摘高峰,预计当日可收获鲜叶200余斤。这片承载着咸宁“绿色雄心”的土地,以科技为墨、生态为纸、健康为核,正书写着“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鲜活答卷。
作为咸宁有机茶行业的领军企业,湖北川玉茶业有限公司深耕茶产业25载,以“茶林间作”模式生产健康生态的高品质有机茶而享誉荆楚。
步入1200亩生态有机茶园,只见茶叶郁郁葱葱,11余万株桂树与之相伴。桂荫与茶行之间,茶农们腰挎竹篓,愉悦地采摘着新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在这里采茶已经8年了,家住咸安城区,之所以喜欢来这里,是因为这里环境优美,在桂花树下采茶既不晒又凉快,而且茶叶香气扑鼻。”茶农镇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像她这样的熟手,一天能采300元左右的工资。
“要选取芽头壮实、饱满,一芽一叶初展的茶叶。采摘时要用手腕的巧劲,不能用指甲蛮掐,这样后期生产的茶叶,品相和滋味才有保证。”茶园一角,川玉茶业总经理张中熠正对几名今年新加入的采茶工进行业务培训。只见他一边示范采茶的正确手法,一边讲解茶鲜叶验收的质量标准和茶叶采摘要求等。
30岁的张中熠,一副老行家的派头,其实才接触茶叶。他此前在成都一家上市公司从事建筑设计,在父亲张加川的一再劝说下,去年回到咸宁,接手川玉相关工作。
子承父业,这名“茶二代”延续川玉茶高端、高品质定位。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茶叶市场整体饱和,面临着严重内卷的现状,为了寻求破局,公司毅然选择了“科技”破局。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在茶园套种桂花,不仅能增加经济效益还能提高茶叶的品质。”张中熠说,桂花树是一种常绿灌木,生长过程中不易发生病虫害,还是鸟类喜爱栖息的树种。在茶园套种桂花,不仅能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桂花树繁茂的树冠也能为茶园撑起天然的“防护伞”EVO视讯,为茶树提供绝佳的漫反射环境,避免了茶叶长时间被紫外线照射,有效促进茶叶的内含物质积累,从而提升了茶叶品质。在第九届亚太茶茗大奖赛中,“川玉桂香”以优异的综合表现荣获特别金奖。
张中熠自豪地说:“今天采摘的鲜叶,在经过摊青后,今晚将被制作成高品质明前茶‘川玉金叼’及‘黄金茶’,每斤价格分别为4600元和3800元,加上采摘桂花,一亩地的综合效益可达三万多元。”
除了生态种植模式的创新,川玉茶业还致力于本土特色茶树品种的选育,成功培育出川玉1号、川玉青叼、川玉金叼、川玉花雕四个优质茶树良种。
“今天开采的‘川玉金叼’就是我们自主培育的,它开采期早,茶叶‘氨酚比’高,制出的茶口感鲜爽、耐泡。”张中熠表示,今年春茶芽头长势喜人,预计产量将较往年有所提升。本月28日左右,茶园将迎来全面开采。
得益于科技创新贯穿于茶树品种选育、茶园生态打造、有机化种植管理等茶叶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汀泗川玉茶不仅成功获得ISO三体系认证,更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反响。
“茶园还没开园时,就有广州、上海、武汉等地的客户打电话来订购今年的春茶。”张中熠说。今年,公司创新推出的桂花清心茶、九宝茶、食味茶三大系列产品也将正式上市。
该系列产品将咸宁的茶叶和桂花两大特色完美融合,突破了茶桂融合的技术瓶颈。采用微发酵技术既保留了茶叶的鲜爽本味,又锁住了桂花的芳香精华,更开发出了疏肝理气、温补脾胃等养生功效。
“茶香与桂韵的结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的完美共鸣。”张中熠表示,三款药食同源系列产品在去年少量试销时便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今年大量上市,预计将带动企业效益提升20%。
作为茶乡咸宁的领军企业,汀泗川玉的探索正是咸宁绿色崛起的缩影。这座立志成为"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城市,正以科技赋能推动传统产业焕新。从ISO三体系认证到国家级标准示范基地,从有机种植规范到全产业链创新升级,川玉茶业以硬核科技夯实“湖北十大名茶”品质根基,更以生态种植模式贡献“两山”转化样本。
“坚持创新才能永立潮头。”创始人张加川的箴言,道出咸宁茶业破茧成蝶的密钥。当科技之花绽放在青山碧野间,咸宁正以“一片叶子”的革新书写着绿色支点建设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