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O视讯八马茶业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主板挂牌上市,成为继澜沧古茶后的港股茶叶第二股。
2.然而,八马茶业近年来业绩增速放缓,高额广告投入EVO视讯,较低的研发占比以及频涉虚假宣传等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3.八马茶业主要通过直营门店、加盟商、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其中加盟模式贡献了公司近一半收入,但存在较低的毛利率及品控管理风险。
4.由于虚假宣传问题,八马茶业在2018年向博鳌亚洲论坛公开道歉,并涉及113起消费者投诉,其中63起涉及虚假宣传,23起涉及产品质量问题。
5.未来,八马茶业需要在品牌建设、产品标准化、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同时提升研发投入,减少对广告营销的依赖。
近日,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马茶业”)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主板挂牌上市。这标志着八马茶业在多次冲击A股未果后,转战港股市场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如果成功上市,八马茶业将成为继澜沧古茶(后的港股茶叶第二股。然而,随着招股书的披露,八马茶业近年来业绩增速放缓、高额广告投入、较低的研发占比以及频涉虚假宣传等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作为中国知名的连锁茶叶品牌,八马茶业的上市之路颇为曲折。早在2015年,八马茶业曾在新三板挂牌,成为“新三板铁观音第一股”,但于2018年摘牌。随后,公司于2021年申请创业板上市,2022年又转向深交所主板,但均未能成功。2023年9月,八马茶业最终撤回A股上市申请,转而寻求在港股上市。
业内人士分析,八马茶业转战港股,或许与A股对消费类企业IPO收紧有关。近年来,A股市场更倾向于支持科技创新、硬科技企业,而八马茶业这类传统消费企业的上市之路愈发艰难。此外,港股市场对消费品公司相对友好,尤其是近年来中国餐饮、零售、食品饮料企业纷纷赴港上市,为八马茶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机会。
根据最新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八马茶业累计营业收入超过55亿元,净利润达5.8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均明显放缓。
具体来看,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八马茶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16.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08亿元。尽管净利润整体保持增长,但增速已大幅放缓,其中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增幅仅0.98%,净利润增幅为12.6%。
八马茶业主要通过直营门店、加盟商、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其中加盟模式贡献了公司近一半收入。截至2024年9月,八马茶业在全国共拥有3498家线%。然而,加盟模式的扩张虽然能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但也带来了较低的毛利率及品控管理风险。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八马茶业向加盟商销售的毛利率仅为46%,远低于线%的毛利率。
八马茶业的营销策略长期受到市场关注。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比重超过三成,其中广告宣传投入高达6.66亿元,而同期研发费用仅为2990.5万元,占比不足1%。过度依赖广告营销,而非产品研发,令市场担忧其品牌的可持续竞争力。
业内人士指出,茶叶行业本身是一个较为依赖品牌溢价和消费习惯的市场,八马茶业通过高额营销支出建立品牌认知,但较低的研发投入可能削弱其长期竞争力。此外,过度依赖营销驱动增长,一旦广告投入减少,品牌粘性和销售增长可能受到影响。
除了营销支出过高,八马茶业的虚假宣传问题也曾引发广泛争议。2018年,公司因擅自宣称“2018博鳌亚洲论坛指定用茶”而遭官方打假,并最终向博鳌论坛公开道歉。此外,公司在2018年至2021年间共涉及113起消费者投诉,其中63起涉及虚假宣传,23起涉及产品质量问题。
产品质量控制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八马茶业的大部分茶叶依赖外部供应商采购和OEM模式,产品标准化较难把控。2017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曝光八马茶业部分乌龙茶样品质量较差,甚至存在污染物超标、品质低于明示等级的问题。如何确保供应链的品控管理,仍是八马茶业未来发展的一大挑战。
面对业绩增速放缓、加盟模式的挑战、高昂营销成本以及品控管理风险,八马茶业的港股上市之路仍充满不确定性。从港股市场的表现来看,茶叶行业的上市公司较少,且估值普遍不高。例如,澜沧古茶(06911.HK)目前市值仅约7亿港元,股价表现较为低迷。八马茶业即便成功上市,能否获得投资者认可,仍是未知数。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八马茶业需要在品牌建设、产品标准化、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同时提升研发投入,减少对广告营销的依赖。港股市场的资本偏好、消费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八马茶业自身的经营模式,都将成为影响其上市后股价表现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