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O视讯中国式现代化如何赋能茶业发展?看茶业专家从“三茶”角度深入解读!

  新闻资讯     |      2023-12-29 16:16

  EVO视讯从词意来看,“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发展变迁过程,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词的语境来看,其中更为突出的信息点是“中国式”的,即为中国实际情况与现代化普遍规律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找到的一条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下一阶段中心任务,并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近几个月来,“中国式现代化”成了各行各业的热议词汇,茶行业当然也不例外。顺应时代发展,在茶业领域,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与做法又给茶业发展带来了多少机遇与可能性?

  为解读这些疑惑,“说茶”特邀茶行业专家学者,分别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视角出发,探讨茶业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茶的历史可上溯几千年,数千年来的文化流变,让中国茶文化深深根植与传统文化之中。中国式现代化所呈现出的鲜明中国特色,也是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结果。王建荣分享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背景下,茶文化发展显露出的三大特质:

  展开来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茶产业更为生态可持续,给大众带来健康快乐的同时,也促进着产业自信。从传统、创新到时尚,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新生力量的加持和走向世界过程中文化的交融碰撞,茶文化会更为多元。中国式现代化的茶文化,应该有雅有俗,且结合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茶文化内涵与饮茶方式。这些丰富多元的茶文化场景、形式,都需要更为系统性地去重构梳理。

  而茶文化领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落脚点,主要在两个层面:“新茶道研究”与“茶艺推广传播”。

  一方面,相关研究机构,应该去深层次地研究现代化的茶道精神、茶艺体系、品茶方法,从茶道的角度入手去解构、重构茶道精神。唐代陆羽《茶经》倡导“精行俭德”、宋代赵佶《大观茶论》推崇“致清导和”、传播到日本的茶道“和敬清寂”……在现代化的茶道传承过程中,核心精神是“和”,而回顾历史,能看到儒释道三家都很推崇茶,这种文化现象并不多见,所以相关研究机构,要把新时代茶道精神重新构建。

  另一方面,相关茶企、茶馆、茶艺培训推广机构等,要解读好、传播好茶文化,推动茶文化“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要进到各个层面的生活空间里去EVO视讯,把茶的知识给传播出去,让大众在日常生活当中能更容易地感受到茶的现代意义。

  王建荣还重点提及,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层面,中国茶可以看作“两杯茶”——一杯健康茶、一杯快乐茶,即茶既是物质的多层次富足,也是精神的高水平富有。健康茶指代要遵从体质、茶性、饮茶情境来科学饮茶,才能有益健康;快乐茶则完全是为了精神富有,譬如在茶艺的体验过程中投入情感,感受到茶所带来的快乐,因而茶具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性”。

  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杰出中华茶人、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的现代化科技的高度进步、人民高度文明这些共同特点,还要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苏峰提及,具体到茶产业来讲,推进茶业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可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结合来看。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茶产业是绿色、民生产业,汇聚的人口面特别广泛,数量特别庞大,就福建而言便有近400万人口涉茶。因而在过去脱贫攻坚的历程中,茶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将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会继续发挥茶叶特有的作用。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回顾茶产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茶产业兴旺发展的地方,老百姓生活水平都相对较高,茶叶是农村茶农每年的第一笔现金收入,是农民农业生产、生活的资金源,是农民为孩子上学、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的资金保障。我们要不断探索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起迈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茶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茶文化的高度发展相协调相促进。茶文化是精神层面上的,而茶产业在贸易经济过程中能够给广大人民带来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经济收入,所以茶产业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的双重性。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能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特别在一产中表现得格外明显。在发展二产的过程中,当下大家正努力朝着低碳绿色方向发展,降低二产能耗进而使整个产业能够实现绿色低碳,整体成为一个碳汇的产业。在推动实现人以自然的和谐共识,发展茶产业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重在生态承载能力的基础上,适度发展茶行业规模经济。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和平与共享是茶叶的显著特点,作为“和平使者”的茶叶,在中国未来发展现代化的道路上和进一步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将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载体。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王岳飞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茶产业作为我国特色优势产业,承担着支撑茶区经济、服务乡村振兴、满足健康消费、引领世界茶业等重要任务。总体上看,我国茶科技建设正处在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拓展的“提升期”,发展驱动力正处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转换期”,茶树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茶叶加工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茶产业服务地方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辐射作用明显。

  站在中国现代茶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茶科技领域应立足从茶园生产管理到茶叶加工与新产品开发再到产业链、供应链的全过程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在茶树种质资源创新、茶园管理规范化与智慧化、茶叶加工智能化、茶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创新、茶叶质量安全与品质提升等方面持续提高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推进交叉融合,建立高效的产学研协作体系和高水平的茶科技人才队伍,将茶学学科建设基础和科研创新成果主动融入并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新格局,奋力谱写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篇章。

  王岳飞表示,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坚持以中国式茶科技现代化道路服务EVO视讯、丰富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

  第一,走人口规模巨大以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茶科技现代化道路。目前,我国有1085个县、3000多万名茶农,茶产业已成为拉动民生的大产业。依托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应进一步立足茶产业优势,围绕茶树植保绿色化、茶园耕作机械化、茶园管理信息化、茶叶加工智能化、全产业链标准化等科技领域展开创新实践,推动茶产业跨入系统化、全覆盖的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新阶段。

  第二,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茶科技现代化道路。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源地,近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值此契机,应充分挖掘、保护、传承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筹发展要素,同时加强优势特色茶学科建设和高层次茶学人才队伍建设,以茶为媒,聚力科技、产业、文化、人才等振兴要素,激发创新活力与协调发展动力。

  第三,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和平发展的茶科技现代化道路。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战场。茶科技现代化应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发挥生态优势,建设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生态茶园,依托大数据实施智慧茶园管理,整合资源开发打造特色茶旅线路,推广绿色生产加工技术,生产绿色有机产品,引导茶叶绿色消费,让全国茶产区的生态更美、百姓更富,让全面现代化的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这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之路,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征程开启的当下,茶行业要做的,是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结合产业特色开展落实相关理论实践,书写中国茶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新篇章。